7x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

15897645158

垃圾分类,机关先行:人们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心得

  2021-07-13 阅读:274

垃圾分类,机关先行:人们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心得

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实施以来,为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,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的示范引领作用,人民日报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。生活垃圾分类,因地制宜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,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。人们日常在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?我们去看看吧。

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,已配备分类垃圾桶384个,为社区4家餐厅配备餐桌20张,培训人员500余人。

一、加强领导,狠抓管理激活

人民日报对此高度重视,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,作为改善报社工作生活条件的切实可行的办法。制定生活垃圾分类详细实施方案,加大资金投入和设备配置,为所有写字楼、餐厅采购统一分类垃圾桶和统一标识餐台,确保垃圾分类正常有效运行。

2、做好宣传,营造凝聚氛围

人民日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,在社会上普及垃圾分类常识,如在工作区和人口密集区悬挂横幅和海报,鼓励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,提倡双面印刷和光盘行动,提高员工思想意识,倡导低碳、健康、环保的工作和生活方式,营造“垃圾分类”、“人人有责”的良好氛围。在传统宣传的基础上,报纸还积极探索利用电子屏幕、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方式开展环保、便捷、实时、高效的宣传,有效提高宣传效果。

三、创新模式转变思路增添动力

为解决用餐高峰期垃圾堆积过多的问题,本报为四家餐厅都配备了清洁卫生的残疾人餐台,垃圾分类效果得到了提升。此外,为提高垃圾箱规格与垃圾产量的匹配度,根据垃圾分类垃圾数量调整垃圾箱(30L、50L、120L、240L)的尺寸和数量以及垃圾箱的数量。每栋写字楼,分类效果得到有效提升。

四、分类指导教育培训的有效性

本报针对各办公场所垃圾产生的不同情况,开展了垃圾分类培训。对保洁人员,重点开展危险废物、可回收废物等废物分类运输培训;对餐厅服务人员,重点开展厨余垃圾、可回收材料等废弃物的收集、清洁培训。一年来,本报共培训各类人员500余人次,有效发挥了“以点为面”的作用。

垃圾分类需要长期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。人民日报将进一步创新方法方法,继续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,努力使生活环境更加舒适、整洁、有序。

免责声明:
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;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